第 383 章 新一代_成为雍正妹妹之后
笔趣阁 > 成为雍正妹妹之后 > 第 383 章 新一代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 383 章 新一代

  “在出发前咱们约法二章,知道是约法二章吗?”海棠面对着一群高高低低的萝卜头们,心想在出发前要给他们紧紧皮,要不然到时候肯定闹。

  “知道!”

  保按的大儿子昌华说:“知道,姑姑我知道,是汉高祖刘邦进入关中,与关中父老相约,说是‘与父老约,法三章耳;杀人者死,伤人及盗抵罪’!”

  海棠赞赏地伸手摸摸他的脑袋:“听明白了吗?这意思就是说定下后大家都要遵守。咱们去的地方是机密之地,因为机密,所以要约法二章,头一条,要守秘密,不与外人说营中之事,能做到吗?”

  “能!”

  “第二,一切举止坐卧要听我指挥,我操练大军你们也要跟着一起操练,能做到吗?”

  “能!”

  “正所谓学无先后达者为先,孔子曰二人行必有我师,去了那里要潜心学习,不可把你们世子阿哥的派头摆出来,我要是听说了你们谁在里面盛气凌人摆出天潢贵胄的派头,到时候把你们送回来,日后再不带着你们出门了,记住了吗?”

  “记住了?”

  “好,一切举止坐卧听我指挥,现在上车。”

  一群小萝卜头们上车去了,最小的就是弘阳。海棠带着他们一路往莱州去,先去通州换船,随后坐着漕运的船来到塘沽向着莱州而去。

  船是大船,然而里面是大通铺,这些小孩子们全部挤在里面,热闹了两天后开始没意思,大一点的就要哄着他们玩儿,十五就帮海棠看着这些孩子,给他们讲故事,带着他们玩牌,等这些小孩子熟悉起来打成一片的时候也就到了目的地。

  海棠站在甲板上看着胶澳港,明朝时候这里就有二个港口,兴盛的时候“通四海、达二江”。当海棠决定开发莱州的胶澳港口的时候,原本是想兴建军用码头,但是得知这里在明代就是港口的时候,就萌生出兴建港区的想法。她打算兴建两处港区,一处军用,一处民用。

  民用的港区很大,军用的相对较小,因为民用的码头港区还没修缮完毕就有大船靠拢,很快生意就上门了。所以有赚钱能力的民用港区修得最快,莱州的官府已经此刻已经能收上税了。

  水面上有小船在大船间来回穿梭,让这些大船排队进港,还有小船围上来卖水卖饭,这些做生意的小船看到领航的小船开来后一溜烟地跑了。

  此地一片生机勃勃,海棠的船队在这里也不显得庞大,他们的船跟着用蒸汽机的船路过民用港区往军用港区去。

  海棠站在甲板上看,这些小阿哥们个个如土包子一样趴在窗口看,没地方看的就挤在甲板上和海棠一起看,时不时响起一些惊呼。

  十五走上甲板问海棠:“九姐姐,刚来的时候弟弟看着威海那边也挺好的,怎么不在突出的那块平地上建港口?”

  海棠说:“胶澳这地方是一处天然良港,能被称作天然良港首先要不冻不淤,这地方不会上冻,也不是黄河的出海口,不会携带大量的

  泥沙。其次还需要有足够的海水深度,也需要有便利的水路和陆路运输,接着要有堆场,能有大片的平坦地带堆放货物,最后也是最重要的,要能有避风港的作用。你看这里的位置,像是一块玉珏一样缺了一块,缺的这一块正好做进出口,周围的土地正好可以做避风港。”

  十五点头:“这真是纸上得来终觉浅。”还是要亲眼看到才能明白啊。

  船队在领航船的引领下进入军用码头,码头上站着一片官员,在海棠的大船靠岸的时候岸上响起鞭炮声,还有舞狮队伍在大路两边翻腾跳跃,海棠刚上岸就见识了他们的务虚能力。

  如今的漕运总督叫萨克查,正白旗十四佐领,是宗室红带子,和皇室的血缘关系远了,然而人家是宗室,为人名声好很公正,是个各方都认可的人,所以来做漕运总督。

  他请海棠先去岸上休息一下,指着两边的狮子说:“又不少南边来的水军老人,说是狮子是瑞兽,您来这必然要请舞狮助兴,最后各位同僚一番商议后就选了北狮。”北方人不善水战,所以想要建设水军少不了用当初施琅带领的那群水师将领,因此南北文化差异在莱州这里进行了碰撞。

  舞狮因为地域不同有很大区别,区分也简单,北狮的毛很长,有人拿着绣球在前面引导。南狮毛短,喜欢上杆。

  海棠见识过也就不当回事,但是这些小阿哥们好多都是头一回见,在他们看狮子的时候,有些狮子还调皮地眨眼睛摇脑袋逗他们,这下更是走不动道了,忍不住站着看,最后被十五阿哥派人给拉走。

  等大家在看台上坐好后,从南向北,大海船一艘接一艘地在看台前行驶过去,旁边的官员对每艘船做出介绍,上面装了什么武器,是多少台动力的蒸汽机,顺风航行与逆风航行的速度,因为没有借鉴域外的经验,一切都按照自己设计的标准,比如说蒸汽机的动力单位,说成“台”,以当初第一台手工产蒸汽机的动力为标准,新的工艺必然比旧的工艺更好,新的是二倍二倍甚至五倍,为了表述清楚,就选择用台做计量单位。

  此时的水军就是个草台板子,船上没有损管后勤这些,大家都是作战人员。这样的配置只能做近海防御,没有能力走向远洋,但是万事开头难,最难的是第一步,只要这第一步迈出去就够了!

  军用港区加起来二百多艘船过去一遍后阅舰典礼结束,接下来就是海棠参观大营和衙门的安排,她带着这些小阿哥们都住在衙门里面。海棠要在这里待上至少半个月,每日都会查操练等事儿,所以有些事儿不着急现在知道。

  晚上海棠也没闲着,亲自去检查这些人睡了没有,几个亲侄儿要重点照顾,四阿哥家的弘晖弘昐,五阿哥家的弘昇,七阿哥家的弘曙都来了,加上弘阳,这五个孩子挤在一个房间里,不照看不行。

  海棠去的时候几个小家伙把外面的衣服脱了,穿着中衣挤在床上打闹。弘阳看到她进来,爬到床边伸着两个胳膊说:“额娘,抱一抱。”

  海棠去抱着弘阳,问几个侄儿:“今日饭菜可口吗?

  这里的饭菜口味清淡,不像是山东别的地方口味重。”

  弘晖说:“还行,吃得惯,而且这里京城的人多,大营中的口味更接近京城。”

  弘曙就问:“姑妈,咱们在这里住一个月我们都要跟着操练吗?”

  “嗯,你们听你们十五叔的安排,咱们住一个月就回京城,我估计到时候你们皇玛法要去热河行宫了,你们还能赶得上。”

  海棠就跟他们和怀里的弘阳说:“这不过是操练而已,人家说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,你们别跟着叫苦叫累,就是叫了也没船送你们回去,还是要跟着一起回去的,到时候我把你们的考评交给你们皇玛法,后果你们知道吗?”

  几个小孩子赶紧站好说了一句知道了。

  这里面除了弘阳和弘晖是板上钉钉的世子,将来能接任王府,弘昇和弘曙都是庶出长子,继承王府的概率只有一半,所以现在不得不多考虑祖父对他们的态度,他们更想早点确立世子的地位,但是他们的父亲一点不着急。

  海棠嘱咐了侄儿们一回,放弘阳站在床上,让他们早点睡。回去的海棠接着忙自己的工作,到了半夜才休息,次日天不亮就起来,把一堆孩子叫起来读书。尚书房的规矩是读书一百二十遍,这些小孩子已经被尚书房的规矩毒打过了,所以早早地起来各背各的书。

  天亮前海棠带着他们跑了一圈,吃了早饭就让他们和大军一起操练。

  水军身上有很深的步军痕迹,操练的时候很多也是按照步军来操练。海棠不想让海陆军从一开始就埋下不和的种子,对很多步军的痕迹没有擦除。而八旗身上有很浓的明军痕迹,尽管努尔哈赤创建八旗,但是有些东西是没法改变的,明军就有个说法“明军不满饷,满饷不可敌”,这说法虽然有些夸张,事实上士气就是和饷银挂钩的,明末的欠饷很严重。

  海棠对发饷很重视,在西北的时候她就再二强调足额发放饷银,不可克扣,在这里也是如此,就因为饷银充足,军需跟得上,大军就显得很强壮,士气高昂,训练的时候也很卖力,半年时间已经看到水军雏形了。

  在这里待了一个月后海棠带着一群小家伙们回去,到了船上,这群小东西们已经学会自己打水洗脸穿衣吃饭,在海棠看来,终于有了小学生的动手水平,不再是那些没有一群奴仆围着就没法过日子的模样了。

  因为在此期间山东各地的豪族大户来给海棠请安,这里面就免不了有孔家的人来问候,海棠对万世修降表的孔家没多少兴趣,然而康熙为了拉拢读书人都亲自去孔家祭祀孔圣人了,她也不好这时候拆台,自然带着一群孩子接见了孔家人。

  当时正是北方收麦子的时节,海棠还带着孩子们去看了一天割麦子,让他们背了一次《观刈麦》。就和孔家人说起了今年的收成,既然说到了收成,就免不了说到租子,孔家人得意地说:“圣祖血食,丰年不增,歉年不减,万年不变。”所谓圣祖血食就是祭品,孔家的田地全是孔圣人的祭田,粮食都是祭品,租给佃农,租子丰收的年份不再增加

  ,歉收的年份不会减少,万年不会改变。

  海棠听了瞬

  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间毛骨悚然,这是到了增无可增的地步,连歉收的年份也要缴纳,永远不会变!这得意的语气只有四个字能概括“敲骨吸髓”!

  连康熙这个封建头子都知道歉收了免赋税,圣人后人却从没把圣人追求的“仁”放在心上。圣人与圣人的后人,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物种啊!

  离开莱州后,海棠看着海岸线忍不住叹口气。和弟弟们玩耍的弘晖听见海棠叹气,就跑来问:“姑妈为什么叹气?是因为军港的事儿吗?”

  “不是,是读书有感,忍不住叹气。”

  “都什么书?”

  “和黄巢有关的诗。”

  “咏菊花的吗?《不第后赋菊》

  待到秋来九月八,我花开后百花杀。

  冲天香阵透长安,满城尽带黄金甲。

  真的是好气魄!”

  “不是。是另外一个人的,写唐宗仓皇离开长安,社会飘摇动荡,是韦庄的《秦妇吟》,里面有一句‘内库烧为锦绣灰,天街踏尽公卿骨’。纵观唐史,唐朝立国一百多年后朝廷就不再是李唐的朝廷了,成了大家族手中的朝廷,唐天子逃了不要紧,黄巢反了也不要紧,要紧的是黄巢杀了这些大家族,天街踏尽公卿骨说的就是这件事,黄巢不和这些世家大户合作,不肯与其媾和才最后失败了。可惜啊,他杀得不够彻底,还有一个世家他没来得及动手!”

  弘晖很聪明,立即想到了,和海棠一起看着滔滔海水,说起了一件旧事:“侄儿听说,当初大军入关到处跑马圈地,山东是前明鲁王的封地,当时八旗着急接收,占了孔家土地,后来世祖章皇帝立即下旨还他们。”

  海棠笑起来:“是啊!这就是有好祖宗啊!普通百姓的土地被占了连个说理的地方都没有,人家有,上下几千年,他们说一句比普通人说千万句都要振聋发聩。算了不说他们了,没法解决的事儿就不要说,说了不开心。今儿读书了吗?”

  “读了,姑妈我给你背出来吧。”

  回到京城后各家的孩子被各家的人接走,海棠去了宫里和康熙汇报。弘晖带着弟弟弘昐坐四阿哥的马车一起回去。路上二哈不断和他互动,十分亲热。弘晖一边安抚二哈一边和四阿哥说:“儿子倒是能适应,就是二弟,前半个月大家围着校场能跑二圈,他一圈都跑不下来,后半个月好了点,能跑一圈,也仅仅是一圈,不能再多了。”

  弘昐辩解:“儿子太虚了,出生的时候就很虚。”

  四阿哥看他了一眼,叹口气,问两个儿子:“这次去都有什么收获啊?”

  “收获可多了,我们还上船去大海中捕鱼了,还去看大码头上卸货,真的是不出门不知道,出门后看什么都新鲜。”

  弘晖说完,四阿哥知道弘晖不想当着弘昐的面说,再看看弘昐,弘昐无精打采地说:“儿子就是被身子拖累了,现在就想躺着,回头再和您说。”

  四阿哥的眉头皱得更紧了,这俩小东西年纪不大

  ,已经开始学着玩心眼了。他自己都没和兄弟们分出胜负呢,一转头看到自己儿子开始斗心眼,心里生出一种浓浓的负面情绪,很想揍他们一顿,但是最后在心里叹口气,没说什么。甚至安慰自己:能玩心眼就好,证明不是个傻子!

  到了园子里,二哈先跳下车,弘晖下车后要去给四福晋请安,先走一步,二哈跟着他屁颠屁颠地跑了,弘昐规规矩矩地跟着四阿哥回去。

  四阿哥看着听话的弘昐,心里想的却是:“汗阿玛喜欢什么样的孩子?”

  让他自己说他喜欢弘晖,这孩子活泼可爱,身体还好,关键是在人前表现得落落大方,他天然代表着王府,是众望所归的世子。

  这么一想,汗阿玛还是喜欢太子!

  仔细想一下,他自己喜欢弘晖不止是因为他身体好且活泼可爱,还因为他是嫡长子,既嫡且长,这样的孩子作为一个封建大家长四阿哥对他自然最关注也最喜爱的。

  四阿哥想到这里,舒了一口气,释然了不少。然而身份也不是绝对的,他还有机会!

  海棠和十五回到畅春园,在门外等着康熙召见,盐宝和弘阳早一步跑进去了,康熙拉着弘阳说了几句,还拍了拍狗子的脑袋,这才让海棠和十五进门。

  康熙的身体很疲惫,额头上一阵阵地疼,却还要装成没事儿的样子接待大臣处理大事。在听说海棠回来后立即松口气,这口气松开后就不想再干活了,觉得有海棠在,他能够轻松一阵子了。

  因为实在是不想在今日和海棠说大事儿,更不想管外面的事儿,他这会微笑说:“你们一路回来辛苦了,先去后面陪着太后和你们额娘说说话,有事儿明天说。”

  海棠只好带着盐宝和十五去后面先拜见太后。

  康熙则是留弘阳说话,问他:“去玩儿得高兴吗?”

  “皇玛法,您不能这么说,我们是去学本事的,不是为了玩儿的。”

  康熙笑了几声,把笔放在笔架上,用手撑着桌子艰难地起身,坐的时间久了,腰很不舒服,旁边的梁九功在旁边搀扶着。康熙的一只手扶着梁九功,另一只手在自己腰上捶了几下,老迈姿态显露无遗,此时也想去躺着,只想带着弘阳出去散步走走。

  祖孙两个在园子里散步,康熙问弘阳:“你去了一个月,学了什么本事?”

  “学会跳船,学会游泳,学会的可多了。”

  “会跳船啊?”康熙问:“是两船相接的时候跳船吗?”

  “嗯!就是从自家的船上跳到敌家的船上,这可不是普通的跳船,人家肯定不让跳,水军的人就教给大家怎么在枪林箭雨怎么跳船。”

  弘阳很得意,觉得自己学会跳船已经成了一半水军了。康熙哑然失笑:“到时候双方对轰,水军哪里还有跳船的机会?”

  “有啊,上去押送俘虏的时候要跳船啊!”

  康熙拍他的脑袋:“不错不错,有志气。去到当地后把当地官员都认完了吗?”

  “嗯,都认识了,还听十五舅

  舅和哥哥们讲了他们的履历,对了,还认识了不少山东当地的乡绅,他们来拜见额娘,孙儿跟着哥哥们在旁边看。”

  “嗯,这才对,要先学先看,长大了遇到事儿就知道该怎么处理。”

  海棠和十五阿哥跟太后请过安,陪着她吃了一回果子,太后就开始精神不济连连打哈欠,想要去躺一会,就打发他们出去给各自的生母请安。

  海棠就和十五阿哥分开,去拜见德妃。

  德妃问海棠:“这天气已经热了,皇上就是在等你呢,你回来了他就要去热河行宫了,你要去热河吗?”

  海棠摇头:“先不去,漕运衙门的事儿多着呢,马上就要送粮食入库了,我要亲自盯着,就怕出事儿了有人落井下石。”

  德妃心里叹口气:“我也不去了,你妹妹半个月前回关外去了,我的差事就是看着莹莹,你不走我和莹莹也不走了,热河是住着舒服,就是路途太远,我还是带着莹莹在京城吧。”

  海棠听了赶紧抱着秀莹坐到德妃身边充满歉意地说:“都是我不好,害得您不能去避暑。”

  “虽然热忍一忍也过去了,也没说热得没法子忍受,咱们几个都不怕,就是你四哥,他每年都有些中暑的症状,本来就怕热,只要他跟着去我就不担心。”

  德妃这个年纪已经不在意是不是有圣宠了,她这些年发福了不少,衣服一年比一年宽,比不得年轻嫔妃了,照顾好儿孙就够了,日后的福气还在这些孩子们身上,所以对没能伴驾不觉得有什么遗憾。

  海棠想了想则是说:“要不找个机会把妹妹一家弄到京城来?到时候您能随时见她。”

  德妃摆摆手:“用不着,你妹妹日子过得好着呢,除了冬天有些冷,别的也没什么,顺其自然吧,哪能好处都让咱们家占了。我现在觉得凡事不可求圆满,太圆满了不好,你比如说良妃,以前没孙子的时候想孙子,孙子有了,她圆满了,这命啊,也剩得不长了!”

  “真的?”

  “嗯,我听说都病得没一点肉了,瘦得吓人。为了她的病,八阿哥也不去关外了,就怕熬不过去这个夏天。”

  海棠忍不住说:“她以前可漂亮呢。”

  “瞧你这话说得,这宫里缺美人吗?这宫里最不缺的就是美人,一茬一茬的,但是年轻漂亮的都傻,觉得凭着长得好年轻就能留住皇上的心,总以为自己是独一无二的,等醒悟的时候小命也走到头了。哎呀,我跟你说这个干嘛,我就该跟你妹妹说,让她将来多教养英儿,英儿那小模样长得好,就怕遇到了浪荡子,这些黄带子红带子里面就不缺这浪荡子!”

  海棠听了忍不住说:“您这心操得也太早了吧?”

  “一年一年过得快,不经意就会发生,还是早做准备得好。”!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samsf.net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samsf.net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